“探索陶艺文化,寻觅非遗魅力”研学实践活动
10月15日上午,汉风街道永泰社区组织辖区少年儿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走进汉王镇春泥陶艺研学基地开展“探索陶艺文化,寻觅非遗魅力”研学实践第二期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多元质朴的民间美学。 “这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在这次研学之旅上,我们会认识新的小伙伴,领取全新的艺术研学装备。出发之前我们已经通过短片了解到本次研学课程包含参观陶瓷展厅、陶艺创作、户外实践等项目,接下来和伙伴们一起做好准备,迎接全新的挑战吧!”开营仪式上,社区工作者结合研学手册向孩子们介绍了本次研学活动的具体活动安排,发布了探究实践任务。同时,陶艺老师也向大家讲述了陶瓷的发展历史、制作技艺以及在现代的应用领域等,让孩子们不仅知晓了中国的陶艺历史,更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对中国陶瓷发展方向的影响。了解了基本知识之后,大家怀着满心好奇,参观了陶瓷艺术展厅,厅中1000余件展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巧夺天工的陶艺作品让大家啧啧称赞。 “老师,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真不错呀!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精美的陶瓷工艺品,以后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毙⊙г倍髡芸吹镁劬嵘?,不禁发出惊叹。 随后,手工陶艺课上以红色系列为主题,在陶艺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从拉坯定圆心学起,尽情体会着“手随泥走,泥随手变”的拉坯乐趣;在釉下彩绘中,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样式,用颜料描绘着手中的陶艺作品;在创意捏塑中,大家施展各种技艺,将心中对祖国的情感用陶泥创意展现。大家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有的制作“五星红旗”,有的制作“万里长城”,并不时与同伴们分享着自己的作品。在一次次精修塑形后,小学员们各具特色的陶艺作品新鲜出炉。 “我捏制的是天安门,天安门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象征,祝我们的祖国生日快乐!”郭筱爱小朋友举起自己的作品介绍道。 永泰社区书记宗珊珊表示,希望通过创作红色系列陶艺的形式,让孩子们体验劳动快乐,开发创新思维,在手工课堂中收获爱国主义教育。 蒙蒙细雨,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永泰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带领大家前往汉王镇紫山村体验非遗文化、畅游拔剑泉景区。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报。 “紫山村作为汉王最经典景区,生态优良、文化深厚,全村以黛瓦、粉壁为主要特征,以砖雕、石雕为装饰。紫山村内,千年历史文化景点拔剑泉、民国书法家张伯英书院、文化学者张竹坡纪念馆和竹坡书院、汉画像石碑廊等......”通过党员志愿者的讲解,孩子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在潜移默化中润泽了心灵,升华了认知,充分领略了家乡山美水美的独特风景,激发出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 下一步,永泰社区将继续弘扬传统文化,让居民零距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